上海市调查公司《我的前半生》,有何体会?

其一,花钱无度,不关心丈夫。陈俊生虽然年入百万,但是赚钱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而罗子君似乎完全忘记了这一点,整天只知道买买买,挥霍无度,给陈俊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不自知。其二,对家庭没有任何贡献。罗子君的生活,单调且奢靡。每天不是到美容院保养,便是去逛街买高定的衣鞋帽。她既不管家务事,也不管孩子的学习。陈俊生每天上班那么累,回家还要辅导孩子作业,操心家里和孩子的各种事情。而罗子君,不是问他拿钱就是怀疑他有外遇,让他烦不胜烦。这样的生活方式,难怪连保姆都瞧不起她。其三,原生家庭不断给陈俊生添麻烦。罗子君自己不争气也就罢了,她还有一个拉垮的原生家庭。她的父母、妹妹,不仅没有在她迷失的时候提醒她,反而各种给她添乱,加剧她和陈俊生的矛盾。虽然原生家庭的问题不能全怪罗子君,但她家人对陈俊生造成的影响,终究是跟她的不作为脱不了关系。在罗子君这三个错误下,陈俊生的日子其实过得很苦逼。工作压力大无人倾诉,回到家还有一堆麻烦事等着他处理,老婆除了问他拿钱,什么事都做不了。这样的日子,光是想想就觉得好压抑。所以,即使没有凌玲,陈俊生和罗子君之间能走到最后的概率也是极低的。对被关心被理解的渴望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,每个人都会有爱和归属感方面的需求。尤其是在解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,对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就会变得更加强烈。陈俊生从一个穷小子,打拼到大公司的项目经理,让老婆和孩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,这本身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。但由于罗子君长时间活在他的宠溺中,以至于忘记了他其实也需要他人的关心和照顾。在这个时候,凌玲成功补位。她会在陈俊生辛苦加班的时候,帮他把所有资料整理好,让陈俊生不用为琐事困扰;她还经常给陈俊生准备胃药,叮嘱他好好吃饭,按时吃药;她一边迅速离婚,一边又反复告诉陈俊生离婚是她自己的选择,让陈俊生不需要有压力。凌玲的温柔体贴、善解人意,恰好弥补了罗子君这位妻子的不足,也恰好满足了陈俊生内心的需求。所以,在经过权衡利弊之后,陈俊生决定离婚,并且和凌玲在一起。在陈俊生的预想中,凌玲会把他照顾得很好,会理解他、关心他,他们可以一起努力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。遗憾的是,凌玲并没有像他预想中的那样。婚后的凌玲,开始不满足于陈俊生提供给她的生活,她希望陈俊生的事业可以再上一个台阶。她提示陈俊生去和贺涵搞好关系,好让贺涵可以提拔他。看着越来越势利的凌玲,再看婚后越来越优秀的罗子君,陈俊生后悔莫及。但是路是自己选的,陈俊生跪着也要走完,更何况他很清楚,他和罗子君之间,再也回不去了。这也是为什么陈俊生一边各种照顾前妻罗子君,一边在得知凌玲做了坏事后依然选择跟她在一起的原因,不是因为他有多爱凌玲,而是他后悔了,但也知道回不去了。再婚真的比初婚好吗?有时候我在想,如果陈俊生当初没有鼓励罗子君回家当全职太太,没有那么宠溺她,而是鼓励她继续工作,去追求自己的理想,那么他和罗子君是不是就不会走到离婚那一步?从罗子君离婚后的表现来看,她其实还是有想法有能力,并且挺能吃苦的人,只是在和陈俊生的婚姻里,她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错误的位置里,以至于失去了自我。我甚至在想,如果陈俊生在觉得自己受不了罗子君的时候,不是选择继续默默忍受,而是把精力放在帮助她重回职场上,结局是不是也会完全不一样?对于陈俊生来说,他要的其实从来都不是离婚,他要的是被妻子关心和体贴。他离开罗子君和凌玲在一起,也不是因为他爱凌玲,只是因为凌玲给了他想要的东西。不管是和罗子君一起,还是跟凌玲一起,陈俊生其实都没有学会如何去经营婚姻。如果他在和罗子君的婚姻出现问题时,是选择去解决问题,而不是选择离婚,也许他后面的生活会稍微好一点。很多时候,再婚并不比初婚好,尤其是在你还不具备经营婚姻的能力的时候。网络上流传着的4个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:跟男人结婚,幸福率60%;跟二婚男人结婚,幸福率20%;跟二婚带女儿的男人结婚,幸福率10%;跟二婚带儿子的男人结婚,幸福率1%。再婚需要面临的问题其实从来都不会比初婚少,相反,再婚由于涉及到前任和孩子的问题,会有更多的问题,更难真正做到坦诚相待。